之前說到,父親留下了幾本書,當我在北京安定下來後,纔拿出來仔細翻看。
《撼龍經》是唐代風水大師楊筠鬆的代表作,講的是如何運用龍脈風水振興家業。
這本書被翻的有些破了,上麵許多地方都做了圈畫,顯然應該是我父親寫的。
書中專言山龍脈絡形勢,分貪狼、巨門、祿存、文曲、廉貞、武曲、破軍、左輔、右弼九星。
又講到尋龍點穴之法。
舉個例子,北京為什麼說是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。
就因為它山環水抱。
北有燕山係,從霧靈山至懷柔山至盤山最後落脈。
西又有太行山係,從大海坨山,至八達領至妙峰山最後落脈於香山。
屬於雙龍佈局,而北京就猶如兩條龍千裡相會從嘴**同孕育的明珠,所以燕遼金元明清才都在此建都,而現如今這也是新中國的首都。
感興趣的可以看看,之前古代建都都非常講究風水,在此就不一一舉例了。
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,前後翻看了十幾遍。
《葬經易》又叫《葬書》是晉代郭璞寫的,郭璞是位墓大夫,就是為達官貴族選墓地的。
這本書當時己經有些殘缺了,很多話晦澀難懂,看完它我花了不少精力。
現如今這本書還在我家的書櫃上放著。
我隻知道有士大夫,還不知有墓大夫。
原來古代有句話叫“事死如事生”,古代人認為人死後會到另一個世界,繼續生前的享受,因此十分重視自己的墓葬規格和陪葬品的檔次。
王禕《青岩叢錄》日:擇地以葬,其術本於晉郭璞。
郭璞會依據山川形便,擇地以墓,具體到墓地的佈局修建與裝飾。
郭璞可以說是這方麵的祖師爺。
比如說洛陽一西晉墓中,有角柱,欞窗,還在墓室中設有墓床,頂部開天井,這是出於對現實生活中的住宅的模仿。
天井愈多,愈顯得門多宅深,院落重重。
我留在張叔叔這家店也有一段時間了,張叔冇少教我鑒寶,尤其是瓷器。
大家也可以學一學,全當漲漲知識,有懂行的朋友也可以指教一二。
看瓷器首先看它的色。
新瓷它的花色給人一種飄飄然的感覺,而且特彆妖豔,而老瓷的色,給人一種下沉的感覺,沉穩又古樸。
二是根據款識來確定瓷器的新舊和真偽,這是鑒彆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環節。
今日的傳世品和仿品以明,清兩代瓷器居多,而明、清官窯絕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征。
如明代款識就有所謂“永樂款少、宣德款多、成化款肥、弘治款秀、正德款恭、嘉靖款雜”一類的說法。
因此,我們在識彆真偽古瓷時,首先應注意款識,注意款識的筆法,如橫,豎,撇,捺、勾、挑、點等的特征。
由於每個人的書法不同,寫官窯款的字體又必須經過選擇,具有一定的水平。
而仿製者謹慎小心地臨摹肯定會露出破綻,這就為鑒定瓷器提供線索。
三是看瓷器整體的形狀。
觀察器形首先要對曆代造型有一個基本的瞭解。
陶瓷器的形狀,與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,審美標準以及技術條件有密切關係,能較好地體現各時代的特色,隨同時代的演近而漸趨繁複,而古代的形狀是比過簡樸的。
以元、明、清三代造型而論,元代造型大多較為鈍重稚拙……我在瓷器張這裡打了大半年雜,學到了不少知識,同時還研究了我父親的留下的山水秘術,我對此及其感興趣,我覺得我開啟了人生中的新方向,從這之後我便一首看鑒寶節目,也讀了不少鑒寶書籍,便常逛逛古玩市場,憑藉著學來的一些鑒寶知識,時而能撿到漏。
記得有一次,我在地攤上以十塊錢買了件竹雕彌勒佛,轉手賣了500塊,那是我第一次賺到這麼多錢,但運氣也不總是這麼好,好幾次也打了眼,就當交學費罷了。
漸漸的我也有了自己的新方向。
我想成為一位風水大師,或者是一位古董商。
點擊彈出菜單